7 月 28, 2011

發表自4星出彩之作, KC Deluxe, 動作冒險, 已完結, 希望Comics, 新潮Comic, 歷史, 社會人性, 講談社漫畫文庫, 青年漫畫

[坂口尚] 石之花

描繪南斯拉夫的歷史必然的精品。不要以爲五卷就硬不起來的實證作(攤

原名《石の花》。

斯洛維尼亞東北部的小村達那斯村住著少年克利羅和少女菲兒。戰爭的影子逼近,平穩的日常因爲德軍的侵入而消失殆盡。克利羅爲了尋找分散的大哥伊萬,加入了其參與的遊擊隊組織。然而,在偶然情況下再遇才知道,伊萬並非自己的親兄弟,是南斯拉夫和德國的混血兒,並且在為德國政府做情報工作。懷著心中的怒火,克利羅一邊苦惱困惑著暴力與和平一邊繼續參與戰鬥。另一方,菲兒被抓進集中營之後因爲長相酷似中校死去的妹妹而獲得一個免除勞動的機會。然而她並沒有爲此沉溺而是選擇再度回到集中營。在苦難中意識生死別離、平等尊嚴。
隨著故事的發展,克利羅與菲兒對現實有了新一番體會,而伊萬是以什麽立場做著雙面碟的工作也逐漸明朗……


卷數 6
狀態 已完結
綜合 ★★★★
劇情 ★★★☆
作畫 ★★★☆

這部被坂口尚老師自稱爲其三篇長篇大作之一的《石之花》是連載於1983年~1986年《Comic Tom》的作品,之後由潮出版社出版了6卷。經過了大量加筆和改寫,又於1988年由新潮社出版了新版5卷。至於講談社的5卷文庫版及4卷愛藏版都是以新版作爲基礎重新出版而已。台版和港版雖為6卷,但内容已由新潮社協力以新版翻譯。(爲什麽要說這麽多關於版本?因爲老師真的改很大orz。容後述。)

本作的劇情,如果不考慮人物刻畫的話幾乎疲弱,故事要靠戰爭編年史撐起絕非容易。雖然有三條主線但相互沒有太大的影響,幾個比較大的情緒轉折也處理得很硬,沒有醖釀、沒有高潮、沒有善後……不管是結婚後突如其來的轟炸新郎就過世、還是在鐘乳石洞吼叫突然就重逢,都缺乏情緒的共振,顯得可惜。
然說回人物刻畫,就是本作精華所在了。圍繞著本作的主題:「相信」、「自由」、「力量」,坂口老師筆下的角色,針對其理想的強度,或可分爲幾類。明頓與毛利等屬於我們常識中的「多數一般人」,儘管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他們爲了自己、隨著環境行動;克利羅、菲兒等儘管被命運折騰,但沒有完全被其蒙蔽,仍然試圖在許多衝突和無法改變的現況中思考和勉強地維持著僅存的價值觀;伊萬、麥斯拿上校則對「永續的和平」這個結果抱有強烈的渴求,並且非常主動的追求。然針兩者對達成這個目的在現實中的執行方法有很大的概念分歧。雖然都抱持著某種堅持,但都不連貫、都不完美,有時候甚至前後矛盾,然這就是人類啊!而跳脫他們的,便是芬培定老師和W·吉姆了。這兩位正體不明角色的影響力卻貫穿整個故事,也為本作增添一抹介於現實與非現實的神秘色彩。

我始終覺得,玩具箱中藏有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生活方式的秘密。我想我是爲了尋找那秘密,重新窺探玩具箱而開始畫這部作品的。
我十分無可奈何:我認爲外面的世界比玩具箱中的世界小得多。
——取自後記 坂口尚

整部作品是以芬培定老師而始的,亦以其作結尾。也許這個角色所表現的那種幻想似的理想,就是坂口老師原始的渴望。而W·吉姆就是作爲其對比創造出的人物罷。然芬培定老師和W·吉姆到底是何方人物?是本作留給讀者的一個謎。光與暗、善與惡、理想與現實……他們表示的是怎樣的意識和信仰?坂口老師沒有明説,然而卻可以從接觸過兩者的所有角色中反映出來。永恒與脆弱同時存在的石之花開啓了克利羅和菲兒的思考;掌握並控制足以動蕩社會的金塊激發了麥斯拿上校理念一致的共謀與伊萬抵拒下的服從。作者用此點題,然後在上校和伊萬身上詳細刻畫。

在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因爲雙重間諜身份而被抓準備處死的伊萬獲得了與上校最後一次對話的機會。這一組從小認識、惺惺相惜、理念和處理手段異同交雜的角色述説出了他們對當下世界的理想與其意識形態。有趣的是,坂口老師在其第一版,也就是潮出版社及後來的改版中在此段對話上作了很大的修正。
在舊版中,上校雖然說不完全認同納粹的民族主義,但還是以其作爲實行他達到「永遠和平」這個理想的基礎。他認爲進化不應該等待劣等人類的改變,那些弱者、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比如貝爾因爲嫉妒與私欲搶奪了伊萬女友;比如明頓被輕易的定義為背叛)、那些背叛理念的人,就應該被逐出人類的定義之外,成爲與其它動物一般,貢獻出身體和勞動力為「人類」所用。所以納粹的「聖戰」是在追求意識的統一、目的是消除憎惡和復仇。在改版中,稍微改寫了上校對民族主義的認同和原本過於激進的想法。其認爲世界上因宗教、種族等因素存在著過多的、不同的堅持,這些堅持終將導致戰爭和不平和的狀態。儘管他不完全認同自己身份所應有的理念,但仍相信要達到永遠的平和,必須消滅一切的異,然後用以武力取得的掌控權,去建立新世界的秩序。此時借助德意志的民族主義又何妨?與W·吉姆一同利用金錢作爲權力鞏固的工具又何妨?此兩版本在描述上校的理論基礎後都導向一個結果,那就是遵從力量的彩虹,用其去統治本就沒有能力堅持自由、又渴望被強者帶領、統治的大多數人類。尤其在改版中大幅增加了對「人類本沒有堅持自由的強悍心靈」這點的論證。

群衆並不討厭武力。
他們才不需要抽象的和平論。
坂口尚 石の花 石之花
要讓自由的心逐一選擇。
需要很多能量。
得到那種自由,倒不如依附誰來得輕鬆。
依附某個國家、宗教、傳統或習慣。
與其有疑問、苦惱和抉擇,倒不如服從權威。
最後連自己的不當與別人的過失都分不清。
那樣便不用自責,心安理得地活下去了。

人可以僅以麵包來維持生命。
如果不認同給與麵包的人是正義便無法活下去。
即使企圖反抗,在面對這複雜迷茫的世界,
只會感到自己力量的薄弱。
於是極力去尋找夥伴,奔向他們。
卻發現他們有很多不是之處。
自我反省後才明白他們與自己本來毫無差異,
所以反而責備起鏡子中的自己來。
最後只有疲憊和絕望。
人才會明白與其遠離人群,倒不如讓自己消失於人群中更爲安心。
人們不知道要自由不如做奴隸來得輕鬆舒暢。
——取自上校論調

伊萬則是在理想的另一端。同要追求世界的平和,他反對上校消滅異、分化人價值的觀點,認爲對所有人都要抱有愛。儘管他對現實有一定的理解,即了解「平和的世界並非人類相處的自然狀態,而是要靠人類的勇氣去創造的」。在舊版中,針對上校認爲所需排除的人,他認爲應該等待。並相信其中必有人會逐漸了解世界的複雜性而追求在此複雜性下的統合、認爲應該相信人類的未來和可能性。然而這個強大的「相信」似乎不太禁得住考驗,「相信的結果就是當間諜嗎?是不是太可笑了?你欺騙了德意志的情報局,你有這個自覺嗎?你無情的踐踏了相信你的人的心啊」在上校對其作此質問時只得啞口無言。似乎因爲理論的陣腳不穩,且他的愛也超越了自身的能力太多。改版中坂口老師去除了伊萬許多的表態,幾乎只是對上校的闡述報以無言的抗議。

相較於以上兩者,克利羅和菲兒的想法或許就比較符合普世價值。一方參與戰爭、一方慘遭戰爭酷刑的折磨。他們並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思考要整個社會和世界如何改變,只是努力讓自己不要忘卻本身價值觀般思考,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行動和關注眼所能及的人類。坂口老師用拿起武器戰鬥卻實是無法認同以暴力制裁暴力的克利羅來質問讀者對「力量與暴力」的定義、用其與布蘭汀的對話來表達對「相信」這種理念的彷徨、用有機會離開集中營,卻寧願承受身心虐待也不願被禁錮在童話的假象中的菲兒來闡述對「自由」的追求。兩者的少年少女設定凸顯了在這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中的年紀對於從日常到戰爭所產生的劇變所產生的,純粹、獨有的服從和反抗個性。

從這些人物的刻畫上,坂口老師自己在試圖解釋其對戰爭的想法,亦提供讀者思考的空間。其提出的論點有些頗具挑戰性,比如對於「用戰爭來追求平和、用血腥來雕琢幸福」矛盾統一關係的描述;比如將戰爭當作一個災難的整體,但又漫話有血有肉的人作爲思想個體的理念和行動。就連單行本後的下一卷預告都有這樣一引發思考的詞句:「最後他們贏了什麽?又輸了什麽?」

除了人物刻畫,背景的吸引力也是一大利點。將其設定在二戰時的南斯拉夫是相當有趣的舉措。東亞對於巴爾幹的認知一向是遙遠且模糊的。作者於《我爲何要漫畫南斯拉夫》中説明,之所以選擇它,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市場已經有太多英、美戰爭相關的作品;其二是南斯拉夫複雜的環境和處境。七條國境線、六個共和國、五個民族、四個語言、三派宗教、兩類文字、一個國家——這就是南斯拉夫。
當然讀者也不用為這個龐大的背景複雜性給嚇退,基本上在本作主役的,也就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甫開篇,作者就在酒吧中表現出了處在崩壞邊緣的國家認同。一戰之後這個歐洲的火藥庫、各不同勢力的中途點被勉強黏在一起。其因民族主義運動而起、亦受民族主義所苦。大塞爾維亞與大克羅地亞兩個意識形態沒有統一的餘地,二戰前雖執政的塞爾維亞推出許多消除種族區隔的政策,然基層的執行力弱、官僚弄權,加深了克族的反抗,甚至刺殺了當時的國王,再次進入惡性循環。德國入侵正是利用這個民族矛盾,而隨著克族依附德國、政府流亡,保皇軍(塞族中心)和一直被原塞族政府壓迫的共產黨就伺機而起。本作就是在描述這不同的信仰、利益團體間所產生的合縱連橫、合作背叛。從此來道出前面人物刻畫的基礎,也就是關於民族主義、關於信任、關於孤寂感產生的認同與依附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中坂口老師也有提到,即便是在接納所有社會層級及種族的南斯拉夫遊擊隊(由南共領導)中都存在不同的理念,僅僅是依靠一致對外的想法暫時結合的。反映到現實歷史上,1980年南共領導鐵托去世,在本作成書的時間,這樣「暫時」的假象已經瀕臨崩潰。1992年各民族的分化又開始浮上台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此距離坂口老師逝世的1995年不過三年之差。不勝唏噓啊!

南斯拉夫已經走進了歷史。我以爲同道中人的坂口也不在了。但是,仍然有讀了「石之花」產生興趣而跑來專攻南斯拉夫史的研究生。雖然沒有辦法把這件事告訴坂口,但他的作品確實被下一代承繼了。
——取自文庫版 柴宜弘教授語

本作的歷史勘定是東京大學教授、巴爾幹史專家柴宜弘教授。作爲作者的小學同學,在此發揮雖不明顯,但意義深遠的一著。上面這段留言是發自肺腑也不乏自謙之辭。本作整體歷史觀嚴謹,雖不至於要考證到每一個軍事武器到每一件衣服,但即便是對南斯拉夫毫無概念的讀者,也能從這部作品發掘一些該國歷史的滋味。到頭來,很大程度也是柴教授的功勞呢。

再説畫風,本作的整體畫功挑不出任何特別疲弱的地方,畢竟坂口老師對作品的完成度非常要求,從其一再修改畫面(甚至是哪裡塗黑、哪裡留白都要講究)、對話等行爲上即可窺視一二。

坂口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的是諸如描繪「天空」、「土地」、「宇宙」這樣的畫面。
令人產生本不該在繪畫中存在的風與空氣、或者深邃的幽暗仿佛都具有質量般的感觸。
沉浸在這樣的畫面中,就仿佛觸摸到了坂口,被溫柔靜謐的感覺包圍。
坂口果然在那裡存在著啊!
——漫畫家 石坂啓

就如同石坂啓老師所說的,老師的畫面有一種魔力。也許是因爲動畫製作的出身,雖不常出現,但偶爾可以在畫面中發現氣息的流動,仿佛真有風吹過、仿佛水真的流過,大畫面取景也很美。雖然難以舉出一個特別令人震撼的畫面,但突然出現的飛落的葉子、戰爭場面後的一泉瀑布的確能讓人有突然鎮靜下來的效果。

 
坂口尚 石の花 石之花
 

對於我來説,坂口老師試圖闡述伊萬的價值觀是本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其理想(不該只一昧追求預期的幸福而踐踏當下的美好、不分化人的價值)與現實(人不相信人、戰爭中的醜陋欲望才是人的本性)是很有趣的落差,尤其環境又是在各種意識和信仰交雜的南斯拉夫。然可惜的是老師並沒有將這點很明確的表現出來,或許是因爲找不到或無法完全認同「世界人」的理論基礎。我不禁思考,如果從二十世紀前對於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統一性出發的話,在其兩者還沒有被徹底分化產生對立,在「以自身國、族作爲進步的載體,引領全球進入世界主義」的信念下,故事又會如何發展?或許能針對伊萬混血兒的角度,和其雙重間諜身份認同的點多作文章。嘛,這是後話了……
總之,《石之花》實是令人難以不推薦,不論是作爲一部漫畫作品的欣賞價值、作爲一部探討戰爭人性作品的思考價值、還是作爲一部編年史的歷史學習價值(拖走XD)。
(某的虛言真是越來越阿共了啊( T ▽ T )ノ_彡)

@延伸閲讀@
>> bluesky 和平的代價、血腥的報酬--石之花《漫畫》

@購書@
>> [01~06套書] [01] [02] [03] [04] [05] [06]

@試閲@
>> [在線]

@類似文章@
  1. 长文赞一下。看到这里所描述的上校的想法,让我联想到《读或死》里面的英国情报机关,与之有非常类似的想法,即人类的个性与多样性对和平造成了阻碍,需要通过强力创造新秩序。因为是sf题材,所以其使用的强力是大规模的洗脑和人格改造(还包含原始的焚书行为)。

    我对这些主义并没有深入得调研过,但自己认为这种想法有许多显而易见的漏洞。首先是严重的概念混淆,把和平被破坏归咎于劣等人的存在,归结于有自由之心的渴望,就跟把繁荣寄托在维稳身上一样。无论犯罪还是战争最深层的原因都在于某种意义上的贫困——即可能是真正的经济困境,也可能是潜在性的如资源缺乏时期所采取的战略。用英明的独裁获得一世和平这种貌似理想的境界被无数次证明为失败,中外都出过不少铁腕的暴君(他们自恃英明),无一将和平延续。

    至于伊万的一味等待,自然也不是上佳的做法。对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平、繁荣,除了需要主动控制人口,抑制需求超过负荷外,便是建立良好文明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文化的不良成分会被慢慢筛除,保留恰当个性的同时,在普世问题上达成一致。而这也就是现代人类社会进化的形态,是被验证较为成功的方式。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当然面临许多困难,却是最终的出路。对于那些上校们,我想借用《读或死》中奈奈奈女士的一句质问(自己顺便扩充了一下),期冀着有强力代替自己作出选择,把自己的未来甚至过去交给一个人,无论说的再好听,其实根本就是逃避吧,因为害怕面对世界,所以做个壳把自己包起来,如果真的意志如此坚定,为何不自己站起来对抗呢?不致力于良好体系的完善,却选择走向强权,内心本身就是懦弱的吧。

    《读或死》tv版是个剧情编排很不好,最强女主特讨厌的一部片子。不过第二女主,奈奈奈的这番话引起的共鸣,让我一直把这片记在心里,在这里它表达出我对这部漫画的看法。

  2. 大概看了下(真的看不進需要深度閱讀的東西了),關於作品討論的核心問題,我也是困惑,雖說納粹的那種做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我們又如何保證篩選過程的合理性?或者說,到底是納粹所提倡的,有一定合理性的那種理想重要,還是篩選過程、程序的合理性重要?

  3. @MJMK

    長回覆也要讚一下XD
    MJMK大人這麽認真某隻超感心的>_< (撲) 在我個人的觀點認爲永遠的和平本是不可能達成的理想 我甚至懷疑其作爲理想的正當性(拖走…… 我同意無論戰爭還是犯罪最深層的原因在於貧困 且並非只有貧困 而是高比例的貧困 人幾乎不會爲了理想而起義 是爲了“活著”而起義 如何讓最多的人可以活著的時間拉得越長 以鞏固管理的地位 是所有希冀能夠延續的政府都在面對的問題 但資源持續在減少 人口持續在增加 總會爆 只是早或晚 抱著什麽理念去開啓戰爭並不是最主要的 但戰爭就我看來如颱風一般 帶來許多壞處 但也是維持人類生生不息的要素之一 這個 可以在《海獸之子》評介裏寫(拖走 撇開我不認同的永續和平這點 其他不管同異還是利益分配問題 以民族作爲分類是比較自私 耗時短和成功率低(反制力的大小、人的壽命……)的方式 尋找普世價值並以其作爲分配的主依據是耗時長和成功率較高的辦法 但普世價值的維持也是在掌權團體利益分配恐怖平衡的基礎上 “見九,群龍無首(易經原意,非成語)”的狀態在我看來還是太理想了orz 以上淺見 P.S.說起ROD 我雖然只有看過漫畫 但那女主orz 真的很感冒 導致那部無愛

  4. @kounin
    納粹的對外宣傳理念是構築在民族之上的
    日耳曼優秀人種 和 主要敵人 必須消滅的猶太人
    所以它實際不需去考慮篩選的合理性
    因爲本身就是個幌子
    比如利用一戰後廣大被壓迫和被否定的人群那種
    “被叫大哥就會掏錢包”的心理
    要是德國當時的情況是優秀的日耳曼民族傲視歐洲
    錢包滿滿肚子飽飽誰來和納粹起舞w 嘛

  5. @〓犬〓
    回扑一个:-D
    很赞同Cyesuta酱关于普世价值维持的说法。现在的这个世界离这个理想还太远,因为它实际上要求的是世界中每一个国家都达到相近的富裕程度。可现在的现实是发达国家仍是少数,当下的国际贸易对减少地区间的贫困能否做出贡献,也令人怀疑。在这个贫困与纸面下的剥削还很严重的世纪,推行普世价值还有很大困难,区域性战争爆发的几率也比较大。
    人口的控制也是自己一直关心的问题。当我新近直到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时,恍然觉得60亿达成的消息仿佛就在昨日(大约是2000年的事吧),这个增长速度实在太迅猛了。但由于诸多原因,例如欠发达的养老体系、宗教、传统观念,等等原因,要让世界行动起来主动控制人口目前根本没希望。虽然自己一直希望可以出现一个类似于碳排放配额那种国际约定,但这根本比碳排放难数个数量级…在减碳上,世界都无法达成一致,可想而知人口控制将是人类面对的巨大问题。
    中国大陆在人口控制方面是最好的正面典型,但现在因为老龄化问题凸显,也有松口迹象。个人认为大陆的老龄化问题是在为过去的畸形婴儿潮买单,必须咬牙挺过去,而不是放开人口控制。
    曾经和导师聊天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人口密度过高的另一危险就是如果有致命传染病爆发,密度高会造成更高比例的人口灭亡,那将是非常坏的自然调控手段。

Trackbacks/Pingbacks

  1. 沙皇式反派人物 | MJMK's ACG - [...] 过去和阿犬掌柜基于坂口尚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