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8, 2011

发表自4星出彩之作, KC Deluxe, 动作冒险, 已完结, 希望Comics, 新潮Comic, 历史, 社会人性, 讲谈社漫画文库, 青年漫画

[坂口尚] 石之花

描绘南斯拉夫的历史必然的精品。不要以为五卷就硬不起来的实证作(摊

原名《石の花》。

斯洛维尼亚东北部的小村达那斯村住着少年克利罗和少女菲儿。战争的影子逼近,平稳的日常因为德军的侵入而消失殆尽。克利罗为了寻找分散的大哥伊万,加入了其参与的游击队组织。然而,在偶然情况下再遇才知道,伊万并非自己的亲兄弟,是南斯拉夫和德国的混血儿,并且在为德国政府做情报工作。怀着心中的怒火,克利罗一边苦恼困惑著暴力与和平一边继续参与战斗。另一方,菲儿被抓进集中营之后因为长相酷似中校死去的妹妹而获得一个免除劳动的机会。然而她并没有为此沉溺而是选择再度回到集中营。在苦难中意识生死别离、平等尊严。
随着故事的发展,克利罗与菲儿对现实有了新一番体会,而伊万是以什么立场做着双面碟的工作也逐渐明朗……


卷数 6
状态 已完结
综合 ★★★★
剧情 ★★★☆
作画 ★★★☆

这部被坂口尚老师自称为其三篇长篇大作之一的《石之花》是连载于1983年~1986年《Comic Tom》的作品,之后由潮出版社出版了6卷。经过了大量加笔和改写,又于1988年由新潮社出版了新版5卷。至于讲谈社的5卷文库版及4卷爱藏版都是以新版作为基础重新出版而已。台版和港版虽为6卷,但内容已由新潮社协力以新版翻译。(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关于版本?因为老师真的改很大orz。容后述。)

本作的剧情,如果不考虑人物刻画的话几乎疲弱,故事要靠战争编年史撑起绝非容易。虽然有三条主线但相互没有太大的影响,几个比较大的情绪转折也处理得很硬,没有酝酿、没有高潮、没有善后……不管是结婚后突如其来的轰炸新郎就过世、还是在钟乳石洞吼叫突然就重逢,都缺乏情绪的共振,显得可惜。
然说回人物刻画,就是本作精华所在了。围绕着本作的主题:“相信”、“自由”、“力量”,坂口老师笔下的角色,针对其理想的强度,或可分为几类。明顿与毛利等属于我们常识中的“多数一般人”,尽管有不同的性格和经历,他们为了自己、随着环境行动;克利罗、菲儿等尽管被命运折腾,但没有完全被其蒙蔽,仍然试图在许多冲突和无法改变的现况中思考和勉强地维持着仅存的价值观;伊万、麦斯拿上校则对“永续的和平”这个结果抱有强烈的渴求,并且非常主动的追求。然针两者对达成这个目的在现实中的执行方法有很大的概念分歧。虽然都抱持着某种坚持,但都不连贯、都不完美,有时候甚至前后矛盾,然这就是人类啊!而跳脱他们的,便是芬培定老师和W·吉姆了。这两位正体不明角色的影响力却贯穿整个故事,也为本作增添一抹介于现实与非现实的神秘色彩。

我始终觉得,玩具箱中藏有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生活方式的秘密。我想我是为了寻找那秘密,重新窥探玩具箱而开始画这部作品的。
我十分无可奈何:我认为外面的世界比玩具箱中的世界小得多。
——取自后记 坂口尚

整部作品是以芬培定老师而始的,亦以其作结尾。也许这个角色所表现的那种幻想似的理想,就是坂口老师原始的渴望。而W·吉姆就是作为其对比创造出的人物罢。然芬培定老师和W·吉姆到底是何方人物?是本作留给读者的一个谜。光与暗、善与恶、理想与现实……他们表示的是怎样的意识和信仰?坂口老师没有明说,然而却可以从接触过两者的所有角色中反映出来。永恒与脆弱同时存在的石之花开启了克利罗和菲儿的思考;掌握并控制足以动荡社会的金块激发了麦斯拿上校理念一致的共谋与伊万抵拒下的服从。作者用此点题,然后在上校和伊万身上详细刻画。

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因为双重间谍身份而被抓准备处死的伊万获得了与上校最后一次对话的机会。这一组从小认识、惺惺相惜、理念和处理手段异同交杂的角色述说出了他们对当下世界的理想与其意识形态。有趣的是,坂口老师在其第一版,也就是潮出版社及后来的改版中在此段对话上作了很大的修正。
在旧版中,上校虽然说不完全认同纳粹的民族主义,但还是以其作为实行他达到“永远和平”这个理想的基础。他认为进化不应该等待劣等人类的改变,那些弱者、那些不值得信任的人(比如贝尔因为嫉妒与私欲抢夺了伊万女友;比如明顿被轻易的定义为背叛)、那些背叛理念的人,就应该被逐出人类的定义之外,成为与其它动物一般,贡献出身体和劳动力为“人类”所用。所以纳粹的“圣战”是在追求意识的统一、目的是消除憎恶和复仇。在改版中,稍微改写了上校对民族主义的认同和原本过于激进的想法。其认为世界上因宗教、种族等因素存在着过多的、不同的坚持,这些坚持终将导致战争和不平和的状态。尽管他不完全认同自己身份所应有的理念,但仍相信要达到永远的平和,必须消灭一切的异,然后用以武力取得的掌控权,去建立新世界的秩序。此时借助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又何妨?与W·吉姆一同利用金钱作为权力巩固的工具又何妨?此两版本在描述上校的理论基础后都导向一个结果,那就是遵从力量的彩虹,用其去统治本就没有能力坚持自由、又渴望被强者带领、统治的大多数人类。尤其在改版中大幅增加了对“人类本没有坚持自由的强悍心灵”这点的论证。

群众并不讨厌武力。
他们才不需要抽象的和平论。
坂口尚 石の花 石之花
要让自由的心逐一选择。
需要很多能量。
得到那种自由,倒不如依附谁来得轻松。
依附某个国家、宗教、传统或习惯。
与其有疑问、苦恼和抉择,倒不如服从权威。
最后连自己的不当与别人的过失都分不清。
那样便不用自责,心安理得地活下去了。

人可以仅以面包来维持生命。
如果不认同给与面包的人是正义便无法活下去。
即使企图反抗,在面对这复杂迷茫的世界,
只会感到自己力量的薄弱。
于是极力去寻找伙伴,奔向他们。
却发现他们有很多不是之处。
自我反省后才明白他们与自己本来毫无差异,
所以反而责备起镜子中的自己来。
最后只有疲惫和绝望。
人才会明白与其远离人群,倒不如让自己消失于人群中更为安心。
人们不知道要自由不如做奴隶来得轻松舒畅。
——取自上校论调

伊万则是在理想的另一端。同要追求世界的平和,他反对上校消灭异、分化人价值的观点,认为对所有人都要抱有爱。尽管他对现实有一定的理解,即了解“平和的世界并非人类相处的自然状态,而是要靠人类的勇气去创造的”。在旧版中,针对上校认为所需排除的人,他认为应该等待。并相信其中必有人会逐渐了解世界的复杂性而追求在此复杂性下的统合、认为应该相信人类的未来和可能性。然而这个强大的“相信”似乎不太禁得住考验,“相信的结果就是当间谍吗?是不是太可笑了?你欺骗了德意志的情报局,你有这个自觉吗?你无情的践踏了相信你的人的心啊”在上校对其作此质问时只得哑口无言。似乎因为理论的阵脚不稳,且他的爱也超越了自身的能力太多。改版中坂口老师去除了伊万许多的表态,几乎只是对上校的阐述报以无言的抗议。

相较于以上两者,克利罗和菲儿的想法或许就比较符合普世价值。一方参与战争、一方惨遭战争酷刑的折磨。他们并没有多余的心力去思考要整个社会和世界如何改变,只是努力让自己不要忘却本身价值观般思考,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动和关注眼所能及的人类。坂口老师用拿起武器战斗却实是无法认同以暴力制裁暴力的克利罗来质问读者对“力量与暴力”的定义、用其与布兰汀的对话来表达对“相信”这种理念的彷徨、用有机会离开集中营,却宁愿承受身心虐待也不愿被禁锢在童话的假象中的菲儿来阐述对“自由”的追求。两者的少年少女设定凸显了在这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中的年纪对于从日常到战争所产生的剧变所产生的,纯粹、独有的服从和反抗个性。

从这些人物的刻画上,坂口老师自己在试图解释其对战争的想法,亦提供读者思考的空间。其提出的论点有些颇具挑战性,比如对于“用战争来追求平和、用血腥来雕琢幸福”矛盾统一关系的描述;比如将战争当作一个灾难的整体,但又漫话有血有肉的人作为思想个体的理念和行动。就连单行本后的下一卷预告都有这样一引发思考的词句:“最后他们赢了什么?又输了什么?”

除了人物刻画,背景的吸引力也是一大利点。将其设定在二战时的南斯拉夫是相当有趣的举措。东亚对于巴尔干的认知一向是遥远且模糊的。作者于《我为何要漫画南斯拉夫》中说明,之所以选择它,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市场已经有太多英、美战争相关的作品;其二是南斯拉夫复杂的环境和处境。七条国境线、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个语言、三派宗教、两类文字、一个国家——这就是南斯拉夫。
当然读者也不用为这个庞大的背景复杂性给吓退,基本上在本作主役的,也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甫开篇,作者就在酒吧中表现出了处在崩坏边缘的国家认同。一战之后这个欧洲的火药库、各不同势力的中途点被勉强黏在一起。其因民族主义运动而起、亦受民族主义所苦。大塞尔维亚与大克罗地亚两个意识形态没有统一的余地,二战前虽执政的塞尔维亚推出许多消除种族区隔的政策,然基层的执行力弱、官僚弄权,加深了克族的反抗,甚至刺杀了当时的国王,再次进入恶性循环。德国入侵正是利用这个民族矛盾,而随着克族依附德国、政府流亡,保皇军(塞族中心)和一直被原塞族政府压迫的共产党就伺机而起。本作就是在描述这不同的信仰、利益团体间所产生的合纵连横、合作背叛。从此来道出前面人物刻画的基础,也就是关于民族主义、关于信任、关于孤寂感产生的认同与依附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中坂口老师也有提到,即便是在接纳所有社会层级及种族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由南共领导)中都存在不同的理念,仅仅是依靠一致对外的想法暂时结合的。反映到现实历史上,1980年南共领导铁托去世,在本作成书的时间,这样“暂时”的假象已经濒临崩溃。1992年各民族的分化又开始浮上台面,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此距离坂口老师逝世的1995年不过三年之差。不胜唏嘘啊!

南斯拉夫已经走进了历史。我以为同道中人的坂口也不在了。但是,仍然有读了“石之花”产生兴趣而跑来专攻南斯拉夫史的研究生。虽然没有办法把这件事告诉坂口,但他的作品确实被下一代承继了。
——取自文库版 柴宜弘教授语

本作的历史勘定是东京大学教授、巴尔干史专家柴宜弘教授。作为作者的小学同学,在此发挥虽不明显,但意义深远的一著。上面这段留言是发自肺腑也不乏自谦之辞。本作整体历史观严谨,虽不至于要考证到每一个军事武器到每一件衣服,但即便是对南斯拉夫毫无概念的读者,也能从这部作品发掘一些该国历史的滋味。到头来,很大程度也是柴教授的功劳呢。

再说画风,本作的整体画功挑不出任何特别疲弱的地方,毕竟坂口老师对作品的完成度非常要求,从其一再修改画面(甚至是哪里涂黑、哪里留白都要讲究)、对话等行为上即可窥视一二。

坂口的作品中,我特别喜欢的是诸如描绘“天空”、“土地”、“宇宙”这样的画面。
令人产生本不该在绘画中存在的风与空气、或者深邃的幽暗仿佛都具有质量般的感触。
沉浸在这样的画面中,就仿佛触摸到了坂口,被温柔静谧的感觉包围。
坂口果然在那里存在着啊!
——漫画家 石坂启

就如同石坂启老师所说的,老师的画面有一种魔力。也许是因为动画制作的出身,虽不常出现,但偶尔可以在画面中发现气息的流动,仿佛真有风吹过、仿佛水真的流过,大画面取景也很美。虽然难以举出一个特别令人震撼的画面,但突然出现的飞落的叶子、战争场面后的一泉瀑布的确能让人有突然镇静下来的效果。

 
坂口尚 石の花 石之花
 

对于我来说,坂口老师试图阐述伊万的价值观是本作最吸引我的地方。其理想(不该只一昧追求预期的幸福而践踏当下的美好、不分化人的价值)与现实(人不相信人、战争中的丑陋欲望才是人的本性)是很有趣的落差,尤其环境又是在各种意识和信仰交杂的南斯拉夫。然可惜的是老师并没有将这点很明确的表现出来,或许是因为找不到或无法完全认同“世界人”的理论基础。我不禁思考,如果从二十世纪前对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统一性出发的话,在其两者还没有被彻底分化产生对立,在“以自身国、族作为进步的载体,引领全球进入世界主义”的信念下,故事又会如何发展?或许能针对伊万混血儿的角度,和其双重间谍身份认同的点多作文章。嘛,这是后话了……
总之,《石之花》实是令人难以不推荐,不论是作为一部漫画作品的欣赏价值、作为一部探讨战争人性作品的思考价值、还是作为一部编年史的历史学习价值(拖走XD)。
(某的虚言真是越来越阿共了啊( T ▽ T )ノ_彡)

@延伸阅读@
>> bluesky 和平的代价、血腥的报酬--石之花《漫画》

@购书@
>> [01~06套书] [01] [02] [03] [04] [05] [06]

@试阅@
>> [在线]

@类似文章@
  1. 长文赞一下。看到这里所描述的上校的想法,让我联想到《读或死》里面的英国情报机关,与之有非常类似的想法,即人类的个性与多样性对和平造成了阻碍,需要通过强力创造新秩序。因为是sf题材,所以其使用的强力是大规模的洗脑和人格改造(还包含原始的焚书行为)。

    我对这些主义并没有深入得调研过,但自己认为这种想法有许多显而易见的漏洞。首先是严重的概念混淆,把和平被破坏归咎于劣等人的存在,归结于有自由之心的渴望,就跟把繁荣寄托在维稳身上一样。无论犯罪还是战争最深层的原因都在于某种意义上的贫困——即可能是真正的经济困境,也可能是潜在性的如资源缺乏时期所采取的战略。用英明的独裁获得一世和平这种貌似理想的境界被无数次证明为失败,中外都出过不少铁腕的暴君(他们自恃英明),无一将和平延续。

    至于伊万的一味等待,自然也不是上佳的做法。对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平、繁荣,除了需要主动控制人口,抑制需求超过负荷外,便是建立良好文明的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文化的不良成分会被慢慢筛除,保留恰当个性的同时,在普世问题上达成一致。而这也就是现代人类社会进化的形态,是被验证较为成功的方式。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当然面临许多困难,却是最终的出路。对于那些上校们,我想借用《读或死》中奈奈奈女士的一句质问(自己顺便扩充了一下),期冀着有强力代替自己作出选择,把自己的未来甚至过去交给一个人,无论说的再好听,其实根本就是逃避吧,因为害怕面对世界,所以做个壳把自己包起来,如果真的意志如此坚定,为何不自己站起来对抗呢?不致力于良好体系的完善,却选择走向强权,内心本身就是懦弱的吧。

    《读或死》tv版是个剧情编排很不好,最强女主特讨厌的一部片子。不过第二女主,奈奈奈的这番话引起的共鸣,让我一直把这片记在心里,在这里它表达出我对这部漫画的看法。

  2. 大概看了下(真的看不进需要深度阅读的东西了),关于作品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也是困惑,虽说纳粹的那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又如何保证筛选过程的合理性?或者说,到底是纳粹所提倡的,有一定合理性的那种理想重要,还是筛选过程、程序的合理性重要?

  3. @MJMK

    长回复也要赞一下XD
    MJMK大人这么认真某只超感心的>_< (扑) 在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永远的和平本是不可能达成的理想 我甚至怀疑其作为理想的正当性(拖走…… 我同意无论战争还是犯罪最深层的原因在于贫困 且并非只有贫困 而是高比例的贫困 人几乎不会为了理想而起义 是为了“活着”而起义 如何让最多的人可以活着的时间拉得越长 以巩固管理的地位 是所有希冀能够延续的政府都在面对的问题 但资源持续在减少 人口持续在增加 总会爆 只是早或晚 抱着什么理念去开启战争并不是最主要的 但战争就我看来如台风一般 带来许多坏处 但也是维持人类生生不息的要素之一 这个 可以在《海兽之子》评介里写(拖走 撇开我不认同的永续和平这点 其他不管同异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以民族作为分类是比较自私 耗时短和成功率低(反制力的大小、人的寿命……)的方式 寻找普世价值并以其作为分配的主依据是耗时长和成功率较高的办法 但普世价值的维持也是在掌权团体利益分配恐怖平衡的基础上 “见九,群龙无首(易经原意,非成语)”的状态在我看来还是太理想了orz 以上浅见 P.S.说起ROD 我虽然只有看过漫画 但那女主orz 真的很感冒 导致那部无爱

  4. @kounin
    纳粹的对外宣传理念是构筑在民族之上的
    日耳曼优秀人种 和 主要敌人 必须消灭的犹太人
    所以它实际不需去考虑筛选的合理性
    因为本身就是个幌子
    比如利用一战后广大被压迫和被否定的人群那种
    “被叫大哥就会掏钱包”的心理
    要是德国当时的情况是优秀的日耳曼民族傲视欧洲
    钱包满满肚子饱饱谁来和纳粹起舞w 嘛

  5. @〓犬〓
    回扑一个:-D
    很赞同Cyesuta酱关于普世价值维持的说法。现在的这个世界离这个理想还太远,因为它实际上要求的是世界中每一个国家都达到相近的富裕程度。可现在的现实是发达国家仍是少数,当下的国际贸易对减少地区间的贫困能否做出贡献,也令人怀疑。在这个贫困与纸面下的剥削还很严重的世纪,推行普世价值还有很大困难,区域性战争爆发的几率也比较大。
    人口的控制也是自己一直关心的问题。当我新近直到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时,恍然觉得60亿达成的消息仿佛就在昨日(大约是2000年的事吧),这个增长速度实在太迅猛了。但由于诸多原因,例如欠发达的养老体系、宗教、传统观念,等等原因,要让世界行动起来主动控制人口目前根本没希望。虽然自己一直希望可以出现一个类似于碳排放配额那种国际约定,但这根本比碳排放难数个数量级…在减碳上,世界都无法达成一致,可想而知人口控制将是人类面对的巨大问题。
    中国大陆在人口控制方面是最好的正面典型,但现在因为老龄化问题凸显,也有松口迹象。个人认为大陆的老龄化问题是在为过去的畸形婴儿潮买单,必须咬牙挺过去,而不是放开人口控制。
    曾经和导师聊天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人口密度过高的另一危险就是如果有致命传染病爆发,密度高会造成更高比例的人口灭亡,那将是非常坏的自然调控手段。

Trackbacks/Pingbacks

  1. 沙皇式反派人物 | MJMK's ACG - [...] 过去和阿犬掌柜基于坂口尚的‘…

Leave a Reply